中国植物志
因网站整合,本页即将迁移至:www.iplant.cn/info/Paeonia veitchii?t=z
意见建议 请 email: iplant@ibcas.ac.cn
FOC | FLPH | DCP | iPlant | admin    响应时间:0.19秒
川赤芍
Paeonia veitchii Lynch
中国植物志>> 第27卷 >>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>> 芍药属 Paeonia

9. 川赤芍 图版9: 1-2

Paeonia veitchii Lynch in Gard. Chon. Ser. 3, 46: 2, t. 1. 1909; Stern, Stud. Gen. Paeonia 115. 1946; 方文培, 植物分类学报 7(4): 310, pl. 63, f. 2. 1958;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1: 654, 图1307. 1972; 秦岭植物志 1(2): 226, 图191. 1974. ——P. beresowskii Kom. in Not. Syst. Herb. Hort. Petrop. 2: 5. 1921.

多年生草本。根圆柱形,直径1.5-2厘米。茎高30-80厘米,少有1米以上,无毛。叶为二回三出复叶,叶片轮廓宽卵形,长7.5-20厘米;小叶成羽状分裂,裂片窄披针形至披针形,宽4-16毫米,顶端渐尖,全缘,表面深绿色,沿叶脉疏生短柔毛,背面淡绿色,无毛;叶柄长3-9厘米。花2-4朵,生茎顶端及叶腋,有时仅顶端一朵开放,而叶腋有发育不好的花芽,直径4.2-10厘米;苞片2-3,分裂或不裂,披针形,大小不等;萼片4,宽卵形,长1.7厘米,宽1-1.4厘米;花瓣6-9,倒卵形,长3-4厘米,宽1.5-3厘米,紫红色或粉红色;花丝长5-10毫米;花盘肉质,仅包裹心皮基部;心皮2-3(-5),密生黄色绒毛。蓇葖长l-2厘米,密生黄色绒毛。花期5-6月,果期7月。

分布于西藏东部、四川西部、青海东部、甘肃及陕西南部。在四川生海拔2550-3700米的山坡林下草丛中及路旁,在其它地区生海拔1800-2800米的山坡疏林中。模式标本采自四川西部。

根供药用,称“赤芍”,能活血通经,凉血散瘀,清热解毒。

9b. 毛赤芍(变种)

Peaonia veitchii Lynch var. woodwardii (Stapf ex Cox) Stern in Journ. Roy. Soc. 68: 130. 1943 et Stud. Gen. Paeonia 117. 1946. ——P. woodwardii Stapf ex Cox, Pl. Introd. Farrer 43. 1930.

与川赤芍的区别:叶片背面叶脉、叶缘、叶柄及萼片内面具短硬毛。

分布于四川、甘肃南部。生海拔2500-3000米的山坡草地和灌丛中。模式标本采自甘肃卓尼。

9c. 光果赤芍(变种)

Paeonia veitchii var. leiocarpa W. T. Wang et S. H. Wang in Addenda.

与川赤芍的区别:心皮光滑、无毛。

分布于四川西部(金川)、甘肃南部(舟曲)。生海拔2700米的沟旁及林下。模式标本采自四川金川。

9d. 单花赤芍(变种)

Paeonia veitchii var. uniflora K. Y. Pan in Addenda

与川赤芍的区别:花为单花顶生,茎上部叶腋没有发育不好的花芽。

分布于四川西北部、甘肃(天祝)、陕西(华山)、山西(五台山)。生海拔2300-3800米的山地林下及山坡草地。模式标本采自四川甘孜。
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1979《中国植物志》第27卷 056页 PDF
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
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
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
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
毛茛目 Ranales
毛茛科 Ranunculaceae
芍药亚科 Subfam. Paeonioideae
芍药属 Paeonia
芍药组 Sect. Paeonia
图版9: 1-2
扫一扫,在手机上继续查看
logo_frps
版权所有  ©  1959-2004  中国科学院《中国植物志》编委会  科学出版社
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(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)数字植物项目组
京ICP备13006946号-2         我有话要说